滨州国航教育
咨询热线:18560107511
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首选

滨州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临考冲刺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2-01-2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什么是哲学?(选择题或辨析题)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最一般普遍的方法。


  (3)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简答题或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


  A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两者有没有同一性,精神是否认识物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选择题)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组成唯物主义阵营。


  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唯心主义有两种形态:


  A主观唯心主义:中国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中国王守仁:“心外无物”英国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B客观唯心主义: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


  4.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条件)?(选择题)


  (1)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条件:19世纪中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


  (3)自然科学条件: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4)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指导和基础的关系(共性和个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伟大认识工具


  6.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简答或辨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它们之间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了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物质和意识


  1.简述列宁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简答题)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重要意义: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B可知性,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C辨证性,坚持物质是共性和个性的辨证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简答或选择)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担当者、基础、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形而上学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表现为物质运动论和外力推动论


  (4)唯心主义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表现为:客观精神运动论和主观精神运动论


  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简答或辨析)


  (1)相对静止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暂时的、相对的、稳定的


  (2)表现为三种情况:A总体运动,局部静止,个别停止;B相对于空间位置没有发生移动;C相对于事物处在量变,没有发生质变。


  (3)重要意义:A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B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前提;C相对静止是衡量运动的尺度。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简答)


  (1)相互区别: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静中有动


  (2)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静止、否认运动;相对诡辩论:夸大运动、否认静止


  5.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简答)


  A劳动创造人的脑;B劳动产生了语言;C劳动推动了意识的发展;D劳动促进了意识的内容日益丰富和发展。


  6.意识的本质(简答或辨析)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人脑的重量、结构、功能说明人脑是高度严密的物质体系


  (2)意识是客观存在主观映象: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都可以找到它的原形B意识的类型是主观的,有感性和理性两种类型,同一内容不同人有不同的反映C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类型的统一,反对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


  7.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简答)


  (1)意识具有能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A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意识具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具有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8.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途径和条件(简答)


  (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选择)


  (1)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2)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只有二个本原


  (3)一元论有分成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意识


  (4)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


  (5)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我们党提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的哲学依据之一。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简述系统及其特征,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简答)


  (1)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具有如下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功能性、开放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A、相互依存:整体由部分组成,离开部分就没有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就失去原来的意义


  B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优化的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C相互作用: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部分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影响整体


  2.简述新事物和旧事物,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简答或辨析)


  (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


  B:新事物比旧事物有优越性,因为它克服了旧事物、消极因素;保留了旧事物的积极因素;增添了新的内容,比旧事物优越C: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简答或辨析)


  (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及内部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同一性是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3)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一种趋势,包含两方面含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渗透


  (4)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一种趋势


  (5)两者是关系:A相互区别:同一性是暂时、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B相互联系: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6)批判形而上学,不能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简答)


  (1)矛盾同一性的作用是:


  A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使双方相互吸取讴里自身的因素而发展


  C规定着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2)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是:A推动事物量变发生涓长,为质变作准备


  B促进事物质变,使旧统一体分解,新统一体产生


  (3)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简述内因和外因及其关系(简答或辨析)


  (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部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部原因


  (2)相互关系: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原因,起决定作用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原因,起加速和延缓作用


  C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有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简述矛盾普遍性(共性、一般)和特殊性(个性、个别)的辨证关系(简答或辨析)


  (1)相互区别:个性是有条件、相对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相互联系:个性是共性的基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是个性的共同本质,共性统率个性,特殊性不能脱离普遍性而存在


  (3)相互转化: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共性可以转化为个性,个性也可以转化为共性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简答)


  A是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中心线索


  C是理解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D即矛盾的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根本方法


  E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


  8.简述质、量、度的含义和意义(选择或辨析)


  (1)事物的质:A质是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B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C质是内在的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


  D质和属性是客观的多样性的


  E认识质是起点和基础


  (2)事物的量A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变以及排列组合等,用数量表示的规定


  B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量是客观的、多样的


  D认识量是深化和精确化


  (3)事物的度A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


  B在科学研究中,认识质叫定性分析;认识量叫定量分析


  C在度中,质和量是相互结合,相互规定、相互制约


  D认识度具有重要意义:做到胸中有数、掌握适度原则,过犹不及、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恰如其分


  9.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关系和类型(简答或辨析)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表现为微笑伟大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突变


  (3)两者的相互关系:A相互区别: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B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部分质变:阶段性的部分质变;局部性的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量的扩张:旧质要素迅速消亡、新质要素迅速扩张


  D相互转化:质变体现巩固量变的成果,并在新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4)类型:A量变的基本类型:数量增减引起质变;排列组合引起质变


  B质变的基本类型:爆发式飞跃;非爆发式飞跃


  10.简述辨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简答)


  (1)辨证否定观:A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的环节


  C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辨证的否定是事物“杨弃”,既克服又保留


  E辨证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形而上学否定观A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


  B否定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C否定是事物消灭,是发展的中断


  D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既否定一切,肯定是决定的肯定,既肯定一切


  11.简述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简答或辨析)


  (1)现象是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现象分为真象和假象,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的。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内部联系。


  (3)辨证关系:A相互区别:现象是丰富的、生动、具体的,本质是一般共同的、抽象的;现象是易逝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B相互联系:本质决定现象,现象不能脱离本质;现象表现本质,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


  12.简述内容和类型的辨证关系(简答)


  (1)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类型是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2)辨证关系:A相互区别:内容比较活跃;类型相对稳定。


  B相互联系:没有无内容的形状;没有无类型的内容C相互作用:内容决定类型;类型反作用于内容


  D相互转化:内容转化为类型;类型转化为内容


  E矛盾运动:两者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到新的基本适合。


  (3)复杂多样性:A一种内容,多种类型B一种类型,多种内容


  C新内容利用旧类型D旧内容利用新类型


  13.必然性和偶然性辨证关系(辨析)


  (1)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非必定发生,不确定的趋势。


  (2)辨证关系:A相互区别:必然性是一定要发生,不可避免,是事物的根本矛盾,起支配决定作用。偶然性不一定发生,是非根本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起加速和平缓作用


  B相互联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支配力量


  C相互转化:此过程是必然性,彼过程转化为偶然性;此时是偶然性,彼时转化为必然性


  (3)批判: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

更多热门话题

——这些问题你不得不知道——

成人高考报考指南

——只要年满十八周岁 初中水平也能报考——

声明:本站仅作为学历提升信息收集分享学习之用,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切勿相信优惠学费、包过、无需学习考试等虚假宣传,避免上当受骗。

友情链接: 济南通途教育山东世纪通途山东成人高考

手机:18560107511

Q Q:1926272777

公司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碧桂园凤凰中心

Copyright © 滨州国航教育 版权所有

客服微信二维码客服QQ二维码